大骗局——形形色色的骗术揭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QQ:天上掉下的“骗馅饼”(2/2)
接电话的是一位自称姓何、操广东口音的年轻男子。该男子声称要白先生的QQ号、密码和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几秒钟后,他便“核实”了白先生的中奖事实,并恭喜白先生好运。该男子在电话中“龙门阵”摆得很“斜:领奖活动自6月2日便开始了,今天下午5:00是领奖的最后时限。还在《南方都市报》、央视等媒体发布了相关广告……

    白先生说自己是外地人,不能亲自去领奖,该男子马上说了一个农行账号,叫白先生赶快把邮费寄去,一等奖奖品邮费是168元,二等奖只要10元。他紧接着又催白先生赶快去寄钱,并改称须在下午3:00前汇到方有效,逾期作废。他还承诺,收到汇款后将马上将奖品邮寄过来,若4天后没收到,可凭汇款底单向他们查询,同时笔记本电脑一周内可包换。

    为了进一步探虚实,白先生给在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让他前往该领奖办事处实地摸底。

    当天下午,白先生的同学便来到位于深圳市和平路深铁大厦3楼大厅的“领奖办事处”一看,哪有什么领奖处?整层楼都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写字间!一位工作人员称,这里从来没设立过什么领奖处。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利用QQ号码中奖的骗局。

    这种用QQ诈骗的方式更容易脱离有关部门的监控和打击,椅性更高。这种骗局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的领奖地点一般都在外地,先是以骗取邮费开始,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加大骗人的砝码,其实,对于这种中奖号码我们通过工商等有关部门便能核实真伪,广大的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不法分子利用QQ行骗的另一手段就是偷窃他人的QQ号码,之后就用他人的名义进行欺诈,并释放病毒继续盗取他人的QQ号码,以此来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以诈骗更多的人,获得非法收入。由于许多QQ用户对这种诈骗的警惕性不高,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不久前,在福州工作的小许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小许和在厦门工作的小周是多年的好朋友,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平常大多数时间是利用QQ来进行交流。2005年12月24日早上,小许在上网后收到了没有早起习惯的小周的QQ消息:

    小周:有急事求你。

    小许:说。

    小周:你能不能借我500块钱,我3天之内保证还你。

    小许:你在哪里?要做什么啊?

    小周:我在黑龙江,来这里看朋友没想到把钱包弄丢了。唉!

    小周的话让小许一头雾水,前几天还在厦门某公司上班的小周,怎么可能到黑龙江了呢?小许查了一下IP地址,竟然真的是在黑龙江。于是就打了一个电话给小周,可是对方手机关机了。小许很怀疑,就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发工资,没有多余的钱。

    小周回信息道:那算了,你能把QQ借我用一下吗?我找个人就给你了。

    同时小周试图发送疑似木马的程序文件让小许接收。幸好被电脑防火墙拦截。据专业人士称,这很可能就是盗取QQ密码的电脑病毒。后来小许联系到小周,原来小周的QQ号不久前被盗,不法分子现在一直在利用他的名义四处行骗,对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同样的事,在福州某学院读书的小林就没有小许那样的好运气,被人白白骗了500元。2005年年初,小林接到同学从QQ上发来的消息,告诉他家里没有寄来生活费,现在已经没有饭吃了,叫小林汇500元钱救急。小林和同学的交流经常是在QQ上进行的,他想也没有想,就给那位同学汇去了500元钱。事后小林打电话给同学询问是否收到钱,同学却是一头雾水,不知小林所云,小林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原来前几天小林同学的QQ号被盗,之后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四处向QQ里面的好友借钱,由于小林的戒备心比较差,轻易地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了财产损失。

    近来,QQ诈骗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由于QQ的特点决定该犯罪付出代价低,渗透性强,传播迅速,因此社会危害性极强。QQ骗术虽看似简单,却屡屡有用户受骗上当。其实,QQ诈骗无非是利用QQ用户之间的友情、信任来诈骗钱财。善良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在清楚对方的情况后再给予帮助,让骗子无机可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