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竞争心态。妈妈也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狭隘、自私的,也不是阴险、狡诈的。竞争者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竞争的精神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第二,妈妈要注重培养女孩的耐挫性。
有竞争的地方,就有胜利,也会有失败。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想不开、心情不好。此时,妈妈要及时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在竞争中的耐挫性,提高孩子的竞争实力。
素素已经10岁了,她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但是如果自己比赛输了,素素就会心情郁闷,要难过好几天才能调整好心情。
有一次素素参加小学生书法比赛,她只得了第三名。知道成绩后,素素难过地哭了。这时妈妈对她说:“比赛嘛,总是有输有赢的。输了不能灰心,光哭不能解决问题。你要吸取教训,发奋努力,争取下次的胜利。”
听了妈妈的话,素素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她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这几天没有努力练字,我会加强练习,争取下次拿第一名。”
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下,素素不再为失败烦恼了,她不但增加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还在妈妈的帮助下总结竞争经验,掌握了竞争技巧,提高了竞争能力。渐渐地,素素得冠军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第三,妈妈要帮孩子找到竞争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妈妈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利于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增加孩子在竞争中成功的机会。事实证明,妈妈帮孩子找到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孩子建立坚定的自信心,激励孩子勇于面对竞争。
第四,妈妈要引导孩子向竞争对手学习。
让孩子适应激烈的竞争,妈妈要让孩子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竞争对手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更加完善自己。
12岁的伊玛刚升入小学六年级,她为自己的学习定下了进入前三名的目标。妈妈知道后,就问她:“既然你想进入前三名,那么前三名的同学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你了解他们吗?”
伊玛说:“当然了解了。”妈妈又说:“既然如此,那你把他们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只见伊玛不紧不慢地说道:“排在第一名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学习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来都是钻研到明白为止。第二名的同学非常珍惜时间,上课精力非常集中,能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第三名的同学学习很刻苦,善于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最后,妈妈说:“那你就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学习就像古时候打仗,知己知彼方能打胜仗。”伊玛现在才恍然大悟,在妈妈的启发下,伊玛看到了竞争对手的优势,学习他们的优点,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