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爱打小报告是孩子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爱打小报告既是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也是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成熟的表现。爱打小报告在幼儿中很正常,但有些孩子到了10岁左右的时候还喜欢打小报告,这时候一般是孩子的嫉妒心理、报复心理在作祟,需要引起妈妈的重视。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爱打小报告,其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孩子被人欺负,想寻求家长的保护;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检举他人、判断是非;追求自我表现,希望获得肯定;引起他人的注意;逃避责任;嫉妒他人、想贬低别人等。
为此,妈妈要解开孩子心灵的密码,对症下药,给孩子以必要的引导。当然,更重要的是妈妈要逐渐淡化孩子“打小报告”的意识以及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强化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对孩子的打小报告行为,妈妈要认真聆听,弄清事实真相之后,对症处理。下面,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让妈妈更好地处理孩子打小报告的问题。
为妈妈支招:
第一,妈妈要让女孩知道,不能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伤害了友谊。
静下心来想想,孩子喜欢打小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甚至“检举”、“揭发”朋友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让老师喜欢自己。
因此,妈妈要让女孩富有爱心,让她学会理解、包容他人,不要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伤害了友谊。
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佳琦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深受大家的喜爱。可是她有一个让妈妈感到很犯愁的习惯——打小报告。妈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佳琦会被同学们孤立,于是决定帮她改掉这个坏习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