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需要照顾的孩子。事实上,老师在玩游戏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着来,总有好些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就是这种宽容的教育方法,令每个孩子都觉得很自在,连一句英语都听不懂的儿子,也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通过儿子在美国学习这一年,我发现了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强迫孩子学习,不强迫孩子读书,也不强迫孩子学习规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会看书了,会书写了,会守规矩了,不知不觉,孩子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阅读,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显然,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梁女士的儿子更有独立性,也更能主动学习。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学习的。而许多被“拔苗助长”的孩子,往往很小就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滋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们切忌“拔苗助长”!
6、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给孩子以空间,还时间于孩子,适当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孩子会变得更快乐,更爱学习。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情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父母,做作业也得父母催着才做。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独立,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
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前者和后者的差别这么明显呢?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有没有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太贪玩,怎么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呢?所以,父母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好,什么时间段做什么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孩子只要照着父母的安排去做就行了。
有一个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父母对他期望很高,老师对他要求严格。在学校,作业做完了,书也看过了,去外面玩一会儿吧。
不一会儿,老师马上赶过来了,气喘吁吁地说:“你啊,就知道玩玩玩,你不记得父母对你的期望了吗,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他很听话,就回教室去看书了。
回到了家,一切该做的作业也做完了,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还看了一会儿课外书,然后,准备看一会儿电视就睡觉。这时候爸爸来了,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看电视,就说:“你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考上清华、北大。”孩子也只好又回书房去看书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他也这样一天一天地熬……到后来,孩子变得性格木讷,学习不主动,没有一点独立自主性,做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催一催,动一动,急得夫妻俩不知所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