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4)(2/2)
、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等艺术家身上完成的。这些艺术家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能与红色经典联系起来。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艺术青春与生命完成了一部部辉煌的作品。《《林则徐》、《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风暴》、《董存瑞》、〈〈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红旗谱》、《林海雪原》周恩来》、《**和他的儿子》、《长征》、《离开雷锋的日子》、《大决战》、《党的女儿》等无数影片,从伟大领袖,革命将军到普通战士,无不闪跃着**与理想的光芒。我们无法忘记电影里塑造的无数英雄,他们是革命战争中真实的英雄再现。电影编剧、作者及演员都以饱满的政治**,对英雄烈士人格的崇高敬仰,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一种几乎圣洁的情感而完成这些作品的。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精神,激励着电影观众如何看待革命战争年代的**、理想、奋斗、牺牲;思考着今天应该怎样学习英雄的精神理想,怎样在和平的年代珍惜和平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具有价值意义;自己怎样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红色经典所表现的革命英雄形象,与“文革”中追求的“高、大、全”虚假的艺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革命生活里总结出来的典型,在欣赏这些电影形象的时候,观众不会感到半点虚假,因为红色经典电影是艺术家用生命凝聚而成的。今天的电影及文学作品,除了国家意识形态体制内在倡导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道德追求,献身精神,爱国热情,今天的一些电影导演却故意在解构理想与英雄,对正统的信仰及精神不屑一顾,以“游戏”的叙事姿态的对待镜头语言,并且专门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大话西游”似的改编。导演本身对生活充满了偏见,没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更没有远大的信仰。电影叙事所追求的是越来越个人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