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8)(2/2)
春二月》、《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其中,《暴风骤雨》、《早春二月》堪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谢铁骊把鸿篇巨制《红楼梦》分为六部搬上了银幕,以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段再现了封建制度的挽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谢铁骊的导演艺术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能成荫(1917年—1984年)原名成蕴保,出生于山东曹县。一生共编导20余部影片,以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著称。代表作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拔哥的故事》(上下集)、《西安事变》等。《西安事变》标志着成荫导演艺术的高峰。成荫影片的显著特点是:着力于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把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道路。水华早在30年代便投身左翼戏剧运动,1949年后转入电影界任导演,共拍了7部故事片———《白毛女》、《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鸡毛信》、《伤逝》、《蓝色的花》,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彩。他的成名作是《白毛女》,别具匠心的银幕显现,使原剧固有的民族特色更为鲜明生动。《林家铺子》是水华的颠峰之作,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李俊自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大型纪录片《战俘营》起,李俊先后奉献出《回民支队》、《农奴》、《闪闪的红星》、《南海长城》、《归心似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大决战》等20多部影片,其战绩辉煌,硕果累累,令人注目。这些作品,在艺术创作上严肃认真,构思精炼严谨,风格朴实自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归心似箭》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上海十佳影片奖以及第12届菲格达福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农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大决战》获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