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15)(2/2)
一无二的佛教传统。剧中男主角维尔布原是个精明强悍的牧民,但穷困的生活却使他沦为盗马贼,结果被部族认为罪孽深重、死后“神鹰”不食,亡灵不能升天。因而将他永远驱逐。接着儿子的死亡,加之瘟疫的煎熬,令他对人生绝望,但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升天的盼望。白茫茫的草原上,一条血迹斑斑的路,维尔布盗马失手被打得奄奄一息。但他仍用尽全力往天葬台爬去。本片曾荣获第四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头奖。除《盗马贼》、《猎场札撒》外,田壮壮的另外一部记录片〈〈德拉姆》也非常具有特色,影片现实由两条线索组成,一为马队的古道之行,其二为沿途的见闻。两者互相纠缠牵扯,激越出一段段关于现实生活状态,和信仰处境的写实关照。每个被记录的对象,都是有故事的人。影片在创作上结合“真实电影” 和“直接电影”(direct film)两种经典方式,一方面有大量纯纪录的地理范畴的氛围性空镜入画,壮美雄奇之景观亦为人物事件做了烘托;另在与被记录者对话时,却并不保留发问者的声音,为的是给出一种看上去客观的真实效果。摄影机只作为田壮壮的眼睛,默默地纪录,默默地倾听。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情境与冲突的设置、并将采访者目的性的诱导降到最低,使得呈现出难以置信的可信度,观者很容易的随摄影机的视点进入,打开心门,坦然放松地面对镜头那边张张质朴、可爱的脸。我们看到年轻喇嘛于理想与爱情之间的挣扎,村民对信仰的执着和为坚持信仰权利所经受的苦难,靠信仰生存下来的老奶奶如男人一样的刚强知道选择和争取自己的幸福,马帮人视马如亲人的简单欲求,高原草坪上打篮球的年轻人于城市孩子一样的激荡青春、旺盛精力和一样的对于未来的憧憬……琐碎的言语,断续的眼泪背后,是老人饱经沧桑后满足的微笑或者点滴遗憾,是年轻人在现实与挣扎中的苦楚与失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