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整战(2/2)
城,却又构筑长围,这不是显示我们兵多军威的办法。”司马懿解释说:“敌人现在凭据辽隧坚固而高大的城防设施,企图把我军拖垮在这里。我们进攻它,恰好中了敌人的诡计。敌人的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非常空虚,我军直驱襄平,这里的敌人一定会心怀恐惧,他们恐惧就会离开坚城固垒而向我求战,那时我们集中兵力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于是,司马懿率领严整有序的魏军,越过辽隧而向襄平长驱直进。敌人发现魏军所向直指其后方老巢,果然脱离坚城辽隧而去拦截魏军。司马懿乘机挥军迎头痛击,大破敌人,三战三捷。公孙渊退保襄平,司马懿乘胜挥军包围了他。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①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②,〔次于辽水③。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④,坚壁而守,以距帝⑤。〕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⑥。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⑦

    【注释】

    ①无邀正正之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公孙渊:《晋书》称之“公孙文懿”,三国时襄平(今辽宁辽阳)人。魏明帝时,任辽东太守、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叛魏自立为燕王。次年,被司马懿率军所攻杀。

    ③辽水:今辽宁之辽河。

    ④辽隧:地名。故址在今辽宁鞍山西之辽河东岸。

    ⑤帝:指司马懿。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后,追尊其为宣皇帝。

    ⑥襄平:三国魏辽东郡治。公孙渊叛魏后据此自称燕王。

    ⑦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宣帝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