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件事,实为皇命难违。远嫁贾探春当然是不得已的。贾探春之所以悲情是整部小说悲情格调的思维定式在主观上妄下的定论。其实,就贾探春个人命运而言,除了故土难离而又难归故土之外,何偿不是一件幸事呢?贾府势败乃必然,届时,她又将何去何从?远嫁异域也许就避开了。凭着贾探春的才干与聪敏,相信她在异域定有一番作为!
“一帆风雨路三千”,贾探春无奈地告诉亲人,踏上了她的和亲之路。试看历朝历代,素有“和亲”的政治运作模式,有许多的“和亲”女子远嫁异域,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也在“和亲”之列,她们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同时,也为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如汉代匈奴单于及诸王的瘀氏,汉室刘姓公主居多。当匈奴人终于跑到中原来建立后汉国的时候,他们着汉衣、说汉语、行汉礼、用汉文,为了表示正统他们使用汉姓,刘姓。他们自称为刘邦的子孙,其实不必自称,他们也确与刘邦有着血缘上的关系。他们也最终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
这些和亲的公主们以及嫁到异域去的女子们,对汉文明在异域的传播功不可没。著名女诗人蔡文姬被虏到匈奴后,也成了王妃,并生儿育女,饱受战乱之苦的蔡文姬,这段生活经历居然是其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候,她的名气与诗歌在草原上广为传播。终于也传到了中原,她又被同是文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赎回了中原。最著名的也许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她直接影响藏民族生产生活。
我们无法知晓,贾探春到底嫁到了何方异域,但从她的判词中至少提供了三条这样的信息:一、她的远嫁一定在异域,否则不会是风雨路三千,骨肉家园齐抛闪,泣立江边一梦遥了。盯与死无关,也即没有什么悲惨的命运等着她。三、“江边泣立”大概此异域是近水的地方。
雄才大略,恨不男儿身的贾探春,嫁到异域将会作出一番怎样的事业来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