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夫余对高句丽发动了战争。高句丽琉璃王十四年春正月,夫余王带素向高句丽派遣使臣,强使高句丽交质子,琉璃王惧怕“夫余强大,欲以太子都切为质,都切恐不行,带素患之。”于是同年冬十一月,带素率兵五万进攻高句丽,适逢大雪,人多冻死,无功而还。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八年秋八月,夫余王带素遣使高句丽,致书日:“夫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者礼也,以幼事长者顺也。今王若以礼顺事我,则天必佑之,国柞永终。不然则欲保其社樱,难矣。”对夫余的这种威胁,高句丽琉璃王自感“立国日浅,民居兵弱”,决定“势合忍耻屈服,以图后效”。
于是回报夫余王带素曰:“寡人僻在海隅,未闻礼义,今承大王之教,敢不惟命之从”。
此后,高句丽一方面尽量避免与夫余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加紧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准备与夫余的战争。琉璃王三十二年冬十一月,夫佘又发兵侵入高句丽,高句丽王派子无恤率兵抵抗。无恤以兵少,恐不能敌,于是“设奇计,亲率军,伏于山中以待之。”待夫余兵来之后,伏兵突然发动进攻,大败夫余军。从此,夫余在军事上对高句丽无法占优势,开始逐渐处于被动状态。
高句丽大武神王三年,夫余王带素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派使臣到高句丽送去了一头二身的赤乌,但是形势的发展对夫余越来越不利。高句丽大武神王得到赤乌后则回报说:“黑者,北方之色,今变而为南方之色。又赤乌瑞物也,君得而不有之,以送于我。两国存亡,未可知也。”由此可见,此时高句丽已不畏于夫余的强大,而且还露出了吞并夫余的意图,而夫余却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高句丽大武神王四年,高句丽先发制人,派兵攻打夫余。翌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