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敢用比自己在某个方面高明的人才,这是他取得天下的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帐下,有各种各样的能人,有文人、武将、谋士,也有兴办洋务的科技人才,有李鸿章这样通过正规科举出身的人才,也有大老粗鲍超、师爷左宗棠在野人才,还有塔齐布这样的八旗子弟。这些英才都各具个性,甚至性如烈火,桀骜不驯,曾国藩却能善用巧用,成就大业。
在德才之间,曾国藩更强调人的德行。曾国藩所谓的“德”,含义很广泛,忠诚、勤俭、朴实、耿介、不怕死等都属于“德”的范畴。按照他的总结,“德”就是在政治上要忠于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要能心甘情愿地为之竭尽全力;在作风上要质朴实在,能吃苦耐劳;在精神上要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曾国藩认为“才德不可兼得以德事,好利之人不可重用”。凡经他鉴定为个人品德有问题的人才,他是坚决不会重用的。吃饭将米粒丢在地上,常人看来是小事,但是他认为是个人品德问题;湘军早期有名将领叫王鑫,才华出众,但他回乡招勇时用个人名号私建队伍,曾国藩闻知后也坚决弃用了。
曾国藩对于绿营兵官气深重,投机取巧,迎合钻营的**风气有着很深的认识,他说: “国家养绿营兵五十余万,二百年来所费何可胜计!今大难之起,无一兵足供一战之用,实以官气太重,以窍太多,漓朴散淳,其意蔼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规定,不用入营已久的绿营兵和守备以上军官,选将必须“于淳朴中选拔人才,才可以蒸蒸日上”。曾国藩所谓“淳朴”主要是指朴实、无官气、不虚夸,不以大言惊人、巧语媚上,而是具有踏实、苦干的作风。这种将淳朴之人委以重任的做法,对提高湘军的战斗力极为重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