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挺经 第十二章(1)(2/2)
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待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并认为久战“最戒浪战。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曾国藩打持久战最著名的就是攻陷天京。攻占安庆后,清军于同治元年(1862),在曾国荃的率领下,在秣陵之战中大胜,清军直逼天京城下。曾国藩则亲自坐镇安庆,指挥作战。同治二年(1863),清军开始合围天京城。清军用了二十天,攻下聚宝门。随后湘军人数增至四万人,天京城东重镇孝陵卫被清军攻陷,天京城指日可破。同治三年(1864),在长达两年的包围后,逼得天京城内弹尽粮绝,清军凭借强大的攻势,最后一举攻陷天京。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

    曾国藩说:“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

    ● 解读

    意思是,敌人以坚忍的决心拼命抵抗,我也要以坚忍的精神抗衡,直到最终取胜。这时只有休养士气,相机而动,不必急于追求胜利而白白消耗精锐的士气。等待时机成熟,就如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可以一出击便歼灭敌人。

    坚忍,是一种以退为进,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统兵,能够最终战胜十倍、百倍于己的太平军,重要的原因就是意志的力量,是靠他过人的“坚忍”。双方的对抗与其说是军事的,不如说是意志与坚忍的较量。

    曾国藩一生都非常重视坚忍的作用,他认为“有志就断然不肯甘居下流,坚忍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坚忍到达的地方,金石也会为之所开,又有何种力量能够抵挡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