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适应,但是每个人都是关心你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上台,不愿意出名但是你不要拒绝一片好意”
杨景行点头
胡教授说:“杨景行,我对你也是慢慢了解的我比较高兴的是你没有觉得自己特殊,虽然各方面的条件你都很优越,但是谦虚是最好的品质,你可以给所有学生做个榜样”
龚晓玲呵呵:“也是压力呀,这届生就明显感觉不一样,刻苦很多”
另一个老师说:“压力是把双刃剑,杨景行你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创作的性质毕竟和学习数理化不同我建议要有生活,不要成天呆在北楼里不出来,多和同学老师交流”
李迎珍看杨景行:“这个我还不担心”
系主任呵呵:“有女朋友了?”
杨景行依然严肃,摇头:“没有”
主任都问了,其他老师也不客气:“家里不准,还是你自己?”
龚晓玲抢答:“女朋友迟早会有,年纪还小,不急”
贺宏垂说:“在唱片公司的工作,这个老师们都有些了解,你要注意几点”
看来是都挺关心杨景行的,把他的学习工作问题又讨论了个把小时倒数第二节课的下课铃提醒了系主任,他又让话题回到作品上来,复杂地总结一下老师们的观点,然后预祝杨景行在八十周年校庆上有出色的表现,包括喻昕婷也要继续努力
本来要散会的,可冯老头说:“时间还早,杨景行给大家弹一,贝多芬的奏鸣曲”
李迎珍看着杨景行说:“谢谢冯教授,好好弹冯教授你点一”
冯老头犹豫了一下:“第三十二”
其他老师不说什么,看杨景行坐去钢琴前了
冯老头的专攻方向是贝多芬,而李迎珍是肖邦和莫扎特虽然说“男人就弹贝多芬”,但是贝多芬真的不是是男人就能弹有人说肖邦难,有人说莫扎特难,但是伟大的鲁宾斯坦说:“贝多芬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
或许是因为一个聋子在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天马行空地越了人类的思想境界,也可能是出于羡慕嫉妒恨,贝多芬在后期的钢琴作品写作中简直有点打击虐待钢琴演奏家的意图
这个世界上弹琴很好的人数不甚数,甚至是闻名世界的大师,两三个世纪以来也累计了好多好多了,可是这些人中敢说自己完全把贝多芬弹好了的人基本没有
莫扎特是难,肖邦确实难,但是至少演奏家们知道他们的作品难在什么地方,并能去针对解决可贝多芬的一部分奏鸣曲作品呢,让好多大师也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走向什么方向而且越是大师就越不愿意轻率地碰贝多芬,只有在学生琴房才会不断听见贝多芬
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兹,可算大家中的巨家了,他们把生命奉献给了钢琴,也弹过不少贝多芬的作品,可对那三十二奏鸣曲,他们只留下少得可怜的几录音
我国也有大师傅聪,他把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这些人都弹得让听众心悦诚服,可他从来不碰贝多芬
当然,也有把贝多芬弹得很好很好的人,比如施耐贝尔,可他几乎从来不碰浪漫派或者炫技派的东西,好像他根本不知道肖邦或者李斯特
还有肯普夫,巴克豪斯,吉利尔斯这些人似乎都只能弹贝多芬
大师席夫说:“我研究贝多芬三十年了,太难弹了”
波格雷里奇上次来华听了某位学生演奏的热情奏鸣曲后委婉地说:“贝多芬的奏鸣曲一般都要花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掌握”
冯老头肯定是知道李斯特那种手指头的技巧已经难不住杨景行了,可叫他不骂一骂人,晚上怎么睡得安稳所以,贝多芬三十二奏鸣曲中的最后一摆在了杨景行面前纯看指法,这曲子对钢琴系的学生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可大部分大师们对这作品的评价都是“深不可测”冯老头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在这曲子上浪费时间,难道他就这么看得起李迎珍?
好多愿意研究的人都说,这作品要的是人生沉淀杨景行可能是为了沉淀,也可能是为了表示对老聋子的尊重,在钢琴前坐了起码一分钟
胡教授说:“李教授,要不要让他换一,最近他应该比较忙”
喻昕婷看见李迎珍摇头,连忙再把视线移回杨景行身上
微微仰头,杨景行开始了先是一个好长的序奏,并行对比的三句式乐段第一句的前四小节是变调模进,从小调到f小调,呈示了全曲最重要的三个动机,一个附点节奏,一个是颤音回音音型,一个是八度齐奏老聋子果然是心理强大
杨景行一个序奏弹完,李迎珍脸上隐约出现一点笑容,系主任放下了茶杯,胡教授端正了上身,冯老头把椅子稍微退后一点,好看清杨景行的脸
二十多分钟过后,琴弦停止了颤动,可老师专家们似乎还在听,都一动不动的杨景行回过身,像是等待冯老头的评语
系主任到底是当官的,适应了场面,先开口:“为什么,我为什么说杨景行有世界水平的演奏,坐着坐着这不是为我们钢琴系和李教授脸上贴金,我是有根据有底气的”
龚晓玲说:“宁静淡泊,杨景行,这本不是你该有的东西,我不表扬你”
胡教授说:“而且第二乐章弹得好”
李迎珍叹口气说:“我平时也叫他多弹肖邦能理解到这一步,差不多够了”
冯老头在一些目光中突然抬手用力鼓掌,并带动了大家,只有李迎珍不用动手
杨景行鞠躬,不好意思地笑
享受了一会后,李迎珍劝大家停止,并叮嘱杨景行:“这是老师们的鼓励,你不要骄傲”
胡教授很不同意:“好就是好,李教授,这个学生你不用谦虚”
龚晓玲说:“李教授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值得欣慰”
李迎珍呵呵:“彼此彼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