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到哪儿都发光
——优秀人才不怕没工作
新时期,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员工不再是企业的附属,企业也不愿意养活那些“混日子”的懒虫。企业要生存需要创新型的文化,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成了企业亟需的宝贵财富,他们永远不会有下岗之虞。
当下,社会处于一种被称为“人才需求饱和”的状态,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尤其是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显得特别拥挤。但据中华英才网五月发布的最新ChinaHR人才需求指数显示,能源、贸易/进出口、零售业、旅游酒店业的表现可圈可点,行业招聘指数不断攀升。此外,IT大户(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仍是招聘的旗帜行业之一。可见,人才市场并未达到人们所说的“公司的职位需求饱和”。从我们的实际经验中,可以发现无论什么环境有些人总是跳槽且步步高升,而有些人显得很倒霉,总是找不到工作。可见,决定能否找到工作的最终标准还是个人的能力。
毕竟,现在招聘的决定权还在于公司,因此我们在求职之前需要了解一下现代企业的主流观点。一般来说,往往有经验的人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这无可厚非,一是因为企业招人当然要选择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另一点就是基础性需求下降,而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员工的需要逐年增加。
现代企业面对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也日渐了解到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守旧者死,创新者生”。而要全力打造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让每一位员工具备创新性的思维。企业员工的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企业考虑的是如果每个员工都来动脑子、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些知名企业近年来之所以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重视员工的创新,把员工创新视为企业创新的主体。国内某企业确立了这样一则文化理念:“每个员工都是创新成员。”毫无疑问,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大力创新,加速创新。这诚如某企业家所说:“创新,要不然就等死。”
海尔公司的管理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尔原来的开发模式是由上级下派任务,开发和设计产品也由领导来拍板,但之后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